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,社会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,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、新的发展机遇以及多样化的需求。这些变化促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转变。为了应对这些变化,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,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纷纷在认知思维、知识储备、人脉网络以及文化素养等多个方面寻求自我提升。其中,众多企业高管选择了攻读DBA(工商管理博士)这一途径。如:
l 碧桂园集团的财务负责人吴建斌
l 腾讯控股的重要投资人陈一丹
l 完美世界的董事长池宇峰
l 银泰集团的董事长沈国军
l 方源资本的CEO唐葵
l 搜狗的CEO王小川
l 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
l 阿里巴巴集团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戴珊
l 蓝帆医疗的董事长刘文静
如今,攻读DBA工商管理博士项目,获取博士学位,已成为高层管理者中的一种流行趋势,终身学习理念逐渐深入人心。然而,由于信息茧房效应的存在,很多人对DBA工商管理博士仍感到陌生。接下来,我们将一同深入了解DBA工商管理博士的演变历程与当前状况。
DBA,即工商管理博士,英文全称为Doctorat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,是专为工商界的高层管理者、董事长、CEO等设计的全面且系统的管理课程,代表了工商管理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。DBA学位旨在帮助那些希望拓展或提升商业技能的个体获得专业学位。攻读此学位的人通常已具备管理或经营企业的丰富经验,这使得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研究理论,为业务运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寻找解决方案。
追溯DBA的起源,我们可以发现它最早在哈佛商学院诞生。1922年,哈佛大学创立了商学院,即著名的HBS(Harvard Business School)。随后,美国的其他商学院也纷纷效仿,开设DBA项目,其中包括沃顿商学院、斯坦福商学院等一流学府。然而,当时的DBA项目学费高昂,且对英语要求极高。到了20世纪80年代,DBA被引入欧洲,1993年法国开设了第一个DBA项目。此后,这种非全日制的工商管理博士教育项目在欧洲迅速发展,公立大学、私立商学院以及工程师学校都纷纷开设DBA项目,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。
在中国,DBA的发展也经历了一定的历程。2010年,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《硕士、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》,明确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。其中提到,要稳步发展博士层次专业学位教育,并根据实际情况有序推进。2016年,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启动了DBA项目;2017年,复旦大学经济学院DBA项目开始招生;2018年,法国蒙彼利埃商学院DBA中国项目启动招生;2019年,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也启动了DBA学位课程。然而,由于DBA体系在中国的发展尚不成熟,目前中国大陆的高校已经停止招收DBA专业。尽管如此,中国香港、澳门、台湾以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仍在持续开设DBA专业,培养并输出相关人才。
与DBA相比,MBA(工商管理硕士)在中国更为人所熟知。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读博士的人数相对较少。截至2022年,中国累计被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不足100万,占人口的比重极低,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博士占比则远高于此。